新聞動態
-
PLC編程器的功能 編程器用于用戶程序的編制、編輯、調試,以及監控、顯示PLC的一些系統參數和內部狀態,是開發、維護和設計PLC控制系統的必要工具。主機內存中的用戶程序就是由編程器通過通信接口輸入的。對于已設計、安裝好的PLC控制系統、一般都不帶編程器而直接運行。不同系列PLC的編程器互不通用。 編程器一般都具有下列功能: (1)編輯功能。實現用戶程序的修改、插入、刪除等(特別適合工作空間狹小或不便攜帶計算機等場合的現場調試) (2)編程功能。用戶程序的全部清除、寫入/讀出、檢索等。 (3)監視功能。對I/O點通、斷的監視,對內部線圈、計數器、定時器通、斷狀態的監視以及跟蹤程序運行過程等。 (4)檢查功能。對語法、輸入步驟、I/O序號進行檢查。 (5)命令功能。向PLC發出運行、暫停等命令。 此外,它還具有與EPROM寫入器、打印機、盒式錄音機等外圍設備通信的功能。 編程器可分為簡易編程器和智能編程器。簡易編程器一般只能與主機單元聯機編程。智能編程器又分為袖珍編程器和大型編程器(帶CRT),既可聯機使用,又可脫機使用。同時計算機安裝相應的編程軟件也可作為PLC的編程器(尤其適合實驗室等場合)。
-
如何分辨IC是否為翻新貨? 1.看芯片表面是否有打磨過的痕跡。凡打磨過的芯片表面會有細紋甚至以前印字的微痕,有的為掩蓋還在芯片表面涂有一層薄涂料,看起來有點發亮,無塑料的質感。(可用高陪放大鏡看或數位相機近拍看) 2.看印字?,F在的芯片絕大多數采用激光打標或用專用芯片印刷機印字,字跡清晰,既不顯眼,又不模糊且很難擦除。翻新的芯片要么字跡邊沿受清洗劑腐蝕而有“鋸齒”感,要么印字模糊、深淺不一、位置不正、容易擦除或過于美觀顯眼。另外,網板印刷現在的IC大廠早已淘汰,但很多芯片翻新因成本原因仍用網板印刷,這也是判斷依據之一,網板印刷的字會略微高于芯片表面,用手摸可以感覺到細微的不平或有發澀的感覺。不過需留意的是,因近來小型激光打印標機的售價大幅降低,翻新IC越來越多的采用激光打印標,某些新片也會用此方法改變字標或干脆重打以“提高”芯片的檔次,這需要格外留意,且區分方法比較困難,需練就“火眼金睛”。主要的方法是看整體的協調性,字跡與背景、引腳的新舊程度不符如字標過新、過清有問題的可能性也較大,但不少小廠特別是國內的某些小IC公司的芯片卻生來如此,這為鑒定增添了不少麻煩,但對主流大廠芯片的判斷此法還是很有意義的。另外,近來用激光打印標機修改芯片標記的現象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內存及一些高端芯片方面,一旦發現激光印字的位置存在個別字母不齊、筆劃粗細不均的,可以認定是Remark的。 3.看引腳。凡光亮如“新”的鍍錫引腳必為翻新貨,正貨IC的引腳絕大多數應是所謂“銀粉腳”,色澤較暗但成色均勻,表面不應有氧化痕跡或“助焊劑”,另外DIP等插件的引腳不應有擦花的痕跡,即使有(再次包裝才會有)擦痕也應是整齊、同方向的且金屬暴露處光潔無氧化。 4.看器件生產日期和封裝廠標號。正貨的標號包括IC芯片(底面的標號)應一致且生產 時間與器件品相相符,而未Remark的翻新片標號混亂,生產時間不一。Remark的芯片雖然正面標號等一致,但有時數值不合常理(如標什么“吉利數”)或生產日期與器件品相不符,器件底面的標號若很混亂也說明器件是Remark的。 5.測器件厚度和看器件邊沿。不少原激光打印字的打磨翻新片(功率器件居多)因要去除原標記,必須打磨較深,如此器件的整體厚度會明顯小于正常尺寸,但不對比或用卡尺測量,一般經驗不足的人還是很難分辨的,但有一變通識破法,即看器件正面邊沿。因塑封器件注塑成型后須“脫?!?,故器件邊沿角呈圓形(R角),但尺寸不大,打磨加工時很容易將此圓角磨成直角,故器件正面邊沿一旦是直角的,可以判斷為打磨貨。 ?
-
ic測試座介紹 IC測試座(測試插座)是對IC器件的電性能及電氣連接進行測試來檢查生產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種標準測試設備。 ic測試的主要目的 ic測試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器件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能完全實現設計規格書所規定的功能及性能指標。 ic測試座工作原理 IC測試座主要就是用於檢查查在線的單個IC元器件以及各電路網絡的開、短路情況,以及模擬器件作用和數字器件邏輯作用測試。? IC測試座就是測試期間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能完全實現設計規格書所規定的作用及性能指標。是對在線元器件的電性能及電氣連接進行測試來檢查生產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種標準測試設備。 IC測試座采用手動翻蓋式結構和自動下壓式結構,操作方便;翻蓋的上蓋的IC壓板采用彈壓式結構,能自動調節下壓力,保證IC的壓力均勻。 探針的特殊頭形突起能刺破焊接球的氧化層,接觸可靠而不會損壞錫球。高精度的定位槽或導向孔,保證IC定位精確,生產效率高探針可更換,維修方便,成本低。 ? ic測試座 的應用 ? 1) 來料檢驗 在使用ic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找出不良品,以提高ic的良品率。ic的質量僅僅用肉眼無法觀察。必須通電檢測。常用的檢測如:電流、電壓、電感、電阻和電容的方法不能完全判斷集成電路的質量。只有通過測試座的應用功能運行程序才能準確判斷。 2) 返修檢測 該測試座可以節省維修判斷和分析的時間,消除缺陷產生的原因,減少主板回流次數,降低維修板報廢的風險。 3) 燒錄/編程 IC測試臺安裝在PCB上后,形成IC燒錄座/IC編程座/IC適配器。通過連接合適的燒錄設備,可以對IC或模塊進行編程和燒錄。 4) 老化試驗 部件失效主要發生在生命周期的開始和最后10個階段。老化是通過對元器件的工作環境和電氣性能進行嚴格的測試,從而使元器件在壽命的前10%內加速工作,從而使缺陷在短時間內出現,從而及早發現故障。 ? ? ?
-
什么是單片機燒寫程序? 早 期一般是將調試好的單片機程序寫入到ROM、EPROM中,這種操作就像刻制光盤一樣,實在高電壓方式下寫入,PROM是一次性寫入,存儲內部發生變化, 有些線路或元件就被燒斷,不可再恢復,所以叫做燒寫,EPROM可以使用紫外線將原來寫入的內容擦除,重新燒寫,目前大量采用EEPROM,是可以電擦寫 的存儲器。 單片機啟動時會直接運行這些芯片中的程序,完成既定的功能。 所謂燒寫,其實就是對單片機中的rom進行擦寫。 現代工藝下,rom已經可以進行多次擦寫,但在早期,rom只能一次性設計好,例如早期的PLC,把二極管上的絲燒了后就永久編碼出1。而我們知道,單片 機程序經編譯連接后傳給機器便是機器語言,簡而言之就是一大堆1和0。在少些過程中,我們將燒不燒一大堆MOS管和BJT的絲或連不連上通道來表示這些1 和0。 燒寫的三種方式: 1.把單片機當做一個ROM芯片,早期的單片機都是如此。將單片機放在通用編程上編程時,就像給28C256這樣的ROM中寫程序的過程一樣。只是不同的單片機使用的端口,編程用的時序不一樣。 2. 像AT89S52或AVR單片機一樣,在單片機上有SPI接口,這時用專用的下載線將程序燒寫到單片機中。這時不同的是,單片機的CPU除了執行單片機本 身的指令之外,還能執行對ROM進行操作的特殊指令,如ROM擦除、燒寫和校驗指令。在編程ROM時,下載線先通過傳輸這些指令給CPU執行(擦除 ROM、讀入數據、燒寫ROM、和校驗ROM),這樣完成對單片機的ROM的燒寫。此外,現在普遍使用的JTAG仿真器也是這樣,單片機的CPU能執行 JTAG的特殊指令,完成對ROM的燒寫操作。 3.引導程序,即單片機中已經存在了一個燒寫程序。啟動單片機時首先運行這程序,程序判斷 端口狀態,如果符合“要燒寫ROM”的狀態存在,就從某個端口(串口、SPI等等)讀取數據,然后寫入到單片機的ROM中。如果沒有“要燒寫ROM”的狀 態,就轉到用戶的程序開始執行。像AVR單片機的bootloader方式、STC的串口下載方式,還有其他單片機的串口編程等等都是這樣。
-
IC測試簡述 隨著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的進步,人們已經能制造出電路結構相當復雜,集成度很高,功能各異的集成電路。但是這些高集成度,多功能的集成塊僅是通過數目有限的引腳完成和外部電路的連接,這就給判定集成電路的好壞帶來不少困難。 什么是測試? 任何一塊集成電路都是為完成一定的電特性功能而設計的單片模塊,IC測試就是集成電路的測試,就是運用各種方法,檢測那些在制造過程中由于物理缺陷而引起的不符合要求的樣品。如果存在無缺陷的產品的話,集成電路的測試也就不需要了??墒怯捎趯嶋H的制作過程所帶來的以及材料本身或多或少都有的缺陷,因而無論怎樣完美的產品都會產生不良的個體,因而測試也就成為集成電路制造中不可缺少的工程之一。 ic測試分類? IC測試一般分為物理性外觀測試(Visual Inspecting Test),IC 功能測試(Functional Test), 化學腐蝕開蓋測試(De-Capsulation),可焊性測試(Solderbility Test), 直流參數(電性能)測試(Electrical Test), 不損傷內部連線測試(X-Ray),放射線物質環保標準測試(Rohs)以及 失效分析(FA)驗證測試。 ?該過程包括:(1)將粗糙的硅礦石轉變成高純度的單晶硅。 (2)在Wafer上制造各種IC元件。 (3)測試Wafer上的IC芯片。 該過程包括:1:對Wafer(晶圓)劃片(進行切割)? 2:對IC芯片進行封裝和測試 ? ?
-
IC燒錄的流程有哪些? 有時候我們會買來新料,新料一般是空白的可以跳過清除這道程序。 如果不是新料,首先要清除原IC內的舊程序,清除完之后,還需要查空,檢查程序是否已經被清除干凈,里面是不是空的,是空的接下來才會再燒錄。燒錄就是把資料、程序灌到IC里邊。燒錄完之后,我們還要檢查燒錄的IC是否正確,接下來再做加密或寫保護。 一般來講單片機會有做加密或寫保護的需求,但是像一般的EPROM可能就沒有這個功能,所以就不會有加密或寫保護的動作。如果你買的IC是可擦寫的,清除是可以的,如果是OTP元器件也是沒辦法清除的。 有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OTP怎么識別,我這邊簡單跟大伙解答一下。一般IC上面都會有規格說明,就是IC Datasheet,Datasheet上面一般會說明該IC是否是OTP的元件。OTP本身也是One Time Programmable的縮寫,One Time就是一次性的意思,Programmable是燒錄的意思。 燒錄器上會有擦除的選項,如果是OTP元件,在燒錄器上看擦除的選項會變為灰色。如果沒有燒錄器,那只有打開IC上面的規格書,首頁里邊會有說明。 OTP元件如果已被燒錄過,基本上是不可賣的,因為OTP燒錄完之后,幾乎是無法使用它里邊的功能。 除了有部分OTP元件是當儲存用的,燒錄這樣OTP之后,不會影響它的儲存功能,但是它只有儲存的功能,但是這一類的元件很少,只有一小部分會有這種情況。 早期芯片是熔絲式的,如果它的熔絲斷掉,那也是沒辦法接回去的,所以這一類的也是相當于是一次性燒錄。 OTP元件相對來講是比較少的,因為OTP元件主要是比較便宜,所以早期會有這種元件,現在電子元件越來越成熟,價格也降下來,所以為了靈活性,OTP元件就越來越少了,基本上都是可以重置的。 ?